“网约护士”试点成效显著,助力解决家庭护理难题
导语:
2019年,国家卫健委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推动“网约护士”新型护理方式发展,旨在解决高龄、失能等特需群体的家庭护理难题。
主体:
2019年,国家卫健委正式开启“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项目,这一创新举措迅速推动了“网约护士”这一新型护理模式的发展。该政策的核心目标在于解决家庭护理中的诸多难题,尤其是针对高龄、失能等特需群体,通过便捷的上门服务,满足他们的医疗需求。
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服务平台、整合医疗资源、确保服务质量和风险防范。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为例,该区域通过“康鸿医护”平台,成功整合了区级医院、公立医疗机构和社会力量办医疗机构的医护资源,建立了高效的订单分派模式,并组建了专班负责服务保障。此外,新区还建立了涵盖服务质量、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处置等风险防范制度流程和联动保障机制,确保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江苏盐城东台市,人民医院作为试点单位,构建起覆盖全市的居家护理网络。主要服务对象包括刚出院患者、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疾病康复期行动不便等群体。成为“网约护士”的条件相当严格,需具备中级以上职称、省级及以上专科护士资格,并且至少有8年的临床工作经验。东台市人民医院实施了三重准入机制,并为护士提供全方位保障,确保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尽管“网约护士”服务在应对老龄化和新生儿护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普及程度依旧不理想。主要问题包括公众对服务的认知度不高、上门护理的准入门槛严格、以及费用和支付机制的制约。
**
[img:网约护士]
**
背景: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护理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医疗机构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特需群体的多样化需求,而“网约护士”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专业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填补了这一空白。然而,由于公众认知度、准入门槛和费用支付等问题,该服务的普及仍面临诸多挑战。
结尾:
未来,期待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完善医保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推动“网约护士”服务的普及和发展。这一创新模式有望在提升家庭护理质量、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中发挥更大作用。
**
[img:政策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