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接连布局深圳 科研机构聚焦人工智能
导语:
4月25日和26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深圳接连成立科研机构,分别聚焦数学与人工智能、科学智能领域,旨在推动前沿科技发展,助力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升级。
主体:
4月25日,清华大学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成立了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
[img:清华]
该研究院由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领衔发起,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和数学与人工智能。研究院采用“25%基础数学,50%应用数学与25%学科交叉与成果转化”的研究范式,旨在打造顶尖数学人才及资源汇聚地,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提供原创性突破的支撑。
紧随其后,北京大学于4月26日在深圳成立了科学智能学院。
[img:北大]
这是全球首个专注于“AI+科学”跨界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机构,采用“AI+科学”双导师制,致力于构建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培养兼具科学智能素养、跨学科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交叉复合型人才。
这两个科研平台的共同点在于聚焦人工智能领域。选择在深圳布局,主要得益于深圳丰富的产业创新资源。截至2024年底,深圳人工智能企业超过2200家,产业链覆盖芯片、模型、硬件及应用等全环节,形成了以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引领,元象科技、兔展智能等高成长性企业支撑,初创企业竞相发展的“雁阵式”梯队。
此外,深圳的高校也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深圳大学分别于今年2月13日和4月21日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教育部公布的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深圳大学新增了智能感知工程专业,南方科技大学的新增专业中也包含人工智能。这些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都强调与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企业的紧密合作。
背景:
深圳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和企业集聚。深圳的产业创新环境和政策优势,为高校科研机构的落地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结尾: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深圳接连布局科研机构,标志着深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实力和产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未来,随着更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加入,深圳有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的重要高地,为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