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财报超预期,14nm何时到来? 作者: bluely2002 2018-05-10 相关舆情 AI解读 生成海报 来源:爱集微 #中芯国际# #晶圆# 评论 收藏 点赞 1634 集微网消息,2018年5月10日上午,中芯国际召开了2018财年第一财季业绩电话会议。中芯联合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赵海军、梁孟松,首席财务官兼执行董事兼战略规划执行副总裁高永岗,投资者关系总监郭廷谦等出席了会议,对2018财年第一财季的财报进行了详细说明,并给出了第二季度的业绩展望。授权业务增长,中国占比提升首席财务官兼执行董事兼战略规划执行副总裁高永岗指出,2018财年第一财季中芯国际营收为8.31亿美元,而上一财季为7.872亿美元,季营收增长5.6%,上年同期为7.931亿美元。其中,不含技术授权收入的销售额为7.23亿美元。2018财年第一财季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中芯国际的产品结构出现了变化、较低的平均销售价格以及第一财季晶圆的增长。此外毛利润为2.202亿美元,而上一财季为1.485亿美,上年同期为2.208亿美元。中芯国际的毛利率为26.5%,而上一财季为18.9%,上年同期为27.8%。研发费用方面,中芯国际第一财季研发费用相比2017财年第四财季的1.013亿美元增加了2170万美元,达到了1.23亿美元。排除来自政府合同的研发费用之后,中芯国际自身的研发费用季增长了480万美元,达到1.399亿美元。其中,政府合同的研发费用在上一财季为3380万美元,而这一财季仅为1690万美元。这一变化说明,中芯国际自身的研发活动一直保持较高的活动水平。中芯联合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赵海军表示,在过去的第一财季,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回升、研发以及业务平台的不断发展,中芯国际的发展情况要好于预期。出现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由于绍兴项目,技术授权业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剔除技术授权的收入之后,中芯国际的营收与上季度相比减少了8.1%,依然符合行业的季节性特性,即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市场疲软所带来的淡季效应。但是,赵海军强调,去除季节性这一传统影响之后,中芯国际在电源IC、RF、闪存相关设备以及技术授权在内的业务都出现了显著增长,与上季度相比增长了15.6%。在谈到各地区的业务情况时,赵海军强调,第一财季中国的营收增长了28%,“我们相信,随着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等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国地区的代工业务将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赵海军预计,今年中芯国际在中国市场的营收还会继续增长约20%。从具体的产品来看,赵海军表示,闪存业务是今年中芯国际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电源、图像传感器以及闪存业务的收入比全年增长了30%。最后,赵海军表示,虽然目前中芯国际依然处于过渡时期,但是基于市场需求的持续回升,中芯国际将继续与客户一起抓住市场机遇共同发展。28nm营收占比季节性下滑在谈到28nm在第一财季的营收占比时,财报指出,与2017财年第四财季相比,28nm占比从11.3%下降到了3.2%,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中芯联合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梁孟松表示,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对于智能手机行业来说,第一季度是传统的淡季,而28nm产品主要针对的就是智能手机等产品,因此会对28nm产生较大的影响。未来,中芯国际将会对第一季度和第二季的销售进行库存修正。梁孟松指出,在第二季度,中芯国际将会对28nm的现有产能进行充分的评估,未来随着市场的复苏,28nm将会恢复到高个位数水平。梁孟松表示,中芯目前28纳米持续推进进度良好,继去年下半年HKC工艺制程进入量产,明年下半年HKC+也会进入量产,FinFET预计明年上半年风险试产。3D FinFET工艺将锁定高性能运算、低功耗芯片应用,目前正在积极进行中。在其他相对成熟的工艺方面,梁孟松表示,当前所有8寸厂都受到电源管理IC供不应求的影响,产能吃紧,尤其IGBT元器件需求强,中芯也会在上海之外的JV基地建置好产能因应客户需求。另外在55/65nm和0.15/0.18um两大制程平台放量,预计对应着中芯国际的NOR和PMIC两大关键平台放量。同时中芯国际还在财报中对2018财年第二财季进行预测,中芯国际预测第二财季营收环比将增长7%至9%,其中包括约5600万美元的技术授权营收;而总体的毛利率将达到23%至25%。对中美贸易战的看法在谈到对于最近一段时间中美贸易战以及中兴禁售事件的看法时,中芯国际表示,作为一家跨国公司,一直承诺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服务于客户。但是,由于中芯国际并不直接生产任何产品,而是提供服务,所以在中芯国际看来,最大的影响是对于客户的限制。不过,一直以来,中芯国际在国内客户、国际客户之间都保持着良好的平衡,虽然现在有很大一部分客户都是国际客户,主要就是为了保持客户的平衡,这也是中芯国际能够保持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时,中芯国际在中国的客户也非常多元化,将极大的抵消这一影响。与此同时,中芯国际也强调,在第二财季的预期中,已经将这一系列事件的影响考虑在内。10年时间进入第一梯队中芯国际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厂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前的三年中,公司凭借高产能利用率推动收入和盈利的双增长,而目前,公司进入过渡期,靠量的红利时代已慢慢过去,只有更先进的制程才能带动公司快速增长。天风证券报告称,中芯国际的战略目标明确,以投入先进制程为主,因此在短期内承担的业绩压力,换取的是在代工业里向龙头进军的机会。行业的竞争格局清晰明朗,马太效应显著,只有站在金字塔顶尖的企业才能赚取最高的毛利和利润。而获取最大收益来自于牢牢抓取最先进制造工艺的技术。中芯国际表示,市场处于动态变化中,我们看到客户正向更先进的制程转移,中芯也需要根据这种需求调整。作为中国最大且最先进的晶圆代工厂,我们的目标是在规模和技术上成为世界级晶圆代工厂。据了解,14nm工艺预计在2019年上半年量产,同时中芯国际力争用10年时间进入第一梯队。在14nm量产之后,中国半导体工艺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确实大大缩小了,28nm、14nm以及未来的7nm都是高性能节点,会长期存在,所以只要能量产出来,对发展国产高性能芯片都是有益的!(校对/范蓉) 责编: 来源:爱集微 #中芯国际# #晶圆# 收藏 点赞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分享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相关推荐 8英寸晶圆代工厂酝酿涨价,IC设计公司迎来新挑战 中芯Q2利润下滑源于产能利用率下降,28nm营收环比大涨24.8% 最新出炉的财富中国500强中电子元器件企业盘点 中芯国际赵海军:五年要挤进全球前三 投资70亿元 成都“菁蓉智谷”一期年内启动 第一上海:中芯国际维持买入评级 +关注 bluely2002 微信:bluely2002 邮箱:bluely2002@163.com 3.7w文章总数 407.7w总浏览量 最近发布 从TOF到车载摄像头系统,ST未来想做什么? 2018-07-10 港股的“加大版铜锣”,小米的“大忽悠” 2018-07-09 索尼XZ2 Premium手机是最贵的 也是最重的 2018-07-09 苹果新广告:有了 Face ID 不用再担心忘记密码 2018-07-09 三星2018年Q2财报预测:手机跌39%,中国份额不到1% 2018-07-09 获取更多内容 最新资讯 上海韦尔半导体2023年年度报告:半导体设计业务增长与市场拓展 04-29 11:31 芬兰坦佩雷市:元宇宙城市发展策略聚焦多元价值与市民福祉 04-29 10:51 芬兰坦佩雷市与美国奥兰多市元宇宙城市政策要点解析 政策要点:数据开放互通、技术应用创新、跨界合作 04-29 10:37 台湾资策会分析:太空永续服务新商机与技术整合 政策要点:太空碎片移除、延寿技术、太空态势感知 04-29 10:28 美国NTIA发布BEAD计划:推动光纤与LEO技术发展 04-29 10:24 网约护士 04-29 10:12
集微网消息,2018年5月10日上午,中芯国际召开了2018财年第一财季业绩电话会议。中芯联合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赵海军、梁孟松,首席财务官兼执行董事兼战略规划执行副总裁高永岗,投资者关系总监郭廷谦等出席了会议,对2018财年第一财季的财报进行了详细说明,并给出了第二季度的业绩展望。授权业务增长,中国占比提升首席财务官兼执行董事兼战略规划执行副总裁高永岗指出,2018财年第一财季中芯国际营收为8.31亿美元,而上一财季为7.872亿美元,季营收增长5.6%,上年同期为7.931亿美元。其中,不含技术授权收入的销售额为7.23亿美元。2018财年第一财季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中芯国际的产品结构出现了变化、较低的平均销售价格以及第一财季晶圆的增长。此外毛利润为2.202亿美元,而上一财季为1.485亿美,上年同期为2.208亿美元。中芯国际的毛利率为26.5%,而上一财季为18.9%,上年同期为27.8%。研发费用方面,中芯国际第一财季研发费用相比2017财年第四财季的1.013亿美元增加了2170万美元,达到了1.23亿美元。排除来自政府合同的研发费用之后,中芯国际自身的研发费用季增长了480万美元,达到1.399亿美元。其中,政府合同的研发费用在上一财季为3380万美元,而这一财季仅为1690万美元。这一变化说明,中芯国际自身的研发活动一直保持较高的活动水平。中芯联合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赵海军表示,在过去的第一财季,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回升、研发以及业务平台的不断发展,中芯国际的发展情况要好于预期。出现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由于绍兴项目,技术授权业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剔除技术授权的收入之后,中芯国际的营收与上季度相比减少了8.1%,依然符合行业的季节性特性,即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市场疲软所带来的淡季效应。但是,赵海军强调,去除季节性这一传统影响之后,中芯国际在电源IC、RF、闪存相关设备以及技术授权在内的业务都出现了显著增长,与上季度相比增长了15.6%。在谈到各地区的业务情况时,赵海军强调,第一财季中国的营收增长了28%,“我们相信,随着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等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国地区的代工业务将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赵海军预计,今年中芯国际在中国市场的营收还会继续增长约20%。从具体的产品来看,赵海军表示,闪存业务是今年中芯国际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电源、图像传感器以及闪存业务的收入比全年增长了30%。最后,赵海军表示,虽然目前中芯国际依然处于过渡时期,但是基于市场需求的持续回升,中芯国际将继续与客户一起抓住市场机遇共同发展。28nm营收占比季节性下滑在谈到28nm在第一财季的营收占比时,财报指出,与2017财年第四财季相比,28nm占比从11.3%下降到了3.2%,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中芯联合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梁孟松表示,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对于智能手机行业来说,第一季度是传统的淡季,而28nm产品主要针对的就是智能手机等产品,因此会对28nm产生较大的影响。未来,中芯国际将会对第一季度和第二季的销售进行库存修正。梁孟松指出,在第二季度,中芯国际将会对28nm的现有产能进行充分的评估,未来随着市场的复苏,28nm将会恢复到高个位数水平。梁孟松表示,中芯目前28纳米持续推进进度良好,继去年下半年HKC工艺制程进入量产,明年下半年HKC+也会进入量产,FinFET预计明年上半年风险试产。3D FinFET工艺将锁定高性能运算、低功耗芯片应用,目前正在积极进行中。在其他相对成熟的工艺方面,梁孟松表示,当前所有8寸厂都受到电源管理IC供不应求的影响,产能吃紧,尤其IGBT元器件需求强,中芯也会在上海之外的JV基地建置好产能因应客户需求。另外在55/65nm和0.15/0.18um两大制程平台放量,预计对应着中芯国际的NOR和PMIC两大关键平台放量。同时中芯国际还在财报中对2018财年第二财季进行预测,中芯国际预测第二财季营收环比将增长7%至9%,其中包括约5600万美元的技术授权营收;而总体的毛利率将达到23%至25%。对中美贸易战的看法在谈到对于最近一段时间中美贸易战以及中兴禁售事件的看法时,中芯国际表示,作为一家跨国公司,一直承诺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服务于客户。但是,由于中芯国际并不直接生产任何产品,而是提供服务,所以在中芯国际看来,最大的影响是对于客户的限制。不过,一直以来,中芯国际在国内客户、国际客户之间都保持着良好的平衡,虽然现在有很大一部分客户都是国际客户,主要就是为了保持客户的平衡,这也是中芯国际能够保持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时,中芯国际在中国的客户也非常多元化,将极大的抵消这一影响。与此同时,中芯国际也强调,在第二财季的预期中,已经将这一系列事件的影响考虑在内。10年时间进入第一梯队中芯国际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厂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前的三年中,公司凭借高产能利用率推动收入和盈利的双增长,而目前,公司进入过渡期,靠量的红利时代已慢慢过去,只有更先进的制程才能带动公司快速增长。天风证券报告称,中芯国际的战略目标明确,以投入先进制程为主,因此在短期内承担的业绩压力,换取的是在代工业里向龙头进军的机会。行业的竞争格局清晰明朗,马太效应显著,只有站在金字塔顶尖的企业才能赚取最高的毛利和利润。而获取最大收益来自于牢牢抓取最先进制造工艺的技术。中芯国际表示,市场处于动态变化中,我们看到客户正向更先进的制程转移,中芯也需要根据这种需求调整。作为中国最大且最先进的晶圆代工厂,我们的目标是在规模和技术上成为世界级晶圆代工厂。据了解,14nm工艺预计在2019年上半年量产,同时中芯国际力争用10年时间进入第一梯队。在14nm量产之后,中国半导体工艺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确实大大缩小了,28nm、14nm以及未来的7nm都是高性能节点,会长期存在,所以只要能量产出来,对发展国产高性能芯片都是有益的!(校对/范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