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硅谷 世界中关村 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扬帆起航

来源:爱集微 #中国# #集成电路# #中关村#
360
集微网消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国高科技产业中心,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经过近30年建设发展,中关村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最活跃的科技创新创业中心。2013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在中关村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面向未来,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目前,中关村已经聚集了以联想、百度、小米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

集成电路产业作为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2015年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业总产值为420亿元,增速高达126.15%,远高于全国同期水平,产值规模和工艺水平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海淀区是全国最具优势的教育区、人才聚集区,也是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发展的核心区域,2015年中关村(海淀)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规模为400亿元(包含展讯和豪威科技产值),全市85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中有70家企业落户在海淀区,占比达77.78%。

为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北京市

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发展,发挥“高精尖”产业在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支柱作用,北京市政府决定,在海淀北部、中关村自主示范区核心区域,由中关村发展集团和首创集团联手建设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为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研发、应用提供新的集聚发展空间。

(一) 人才优势实现产业规模聚集

集成电路设计是智力密集型产业,人才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紧邻国内微电子领域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区域内包含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6所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含筹备),聚集了中科院微电子所、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半导体所、中科院电子所等国内知名研究机构,人才的高度聚集、强大的科研能力为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8年,中组部发布“千人计划”,北京市、中关村及海淀区出台了“海聚工程”、“高聚工程”及“海英人才”等政策,吸引了如陈大同、朱一明、邓中翰、陈杰等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回国创业发展,形成“高端引领、带动全局”的人才发展格局。据数据统计,中关村已聚集留学归国人员约2万人,共有874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占全国入选总人数的21%,368人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占北京市入选总数的72%。

中关村聚集了海内外高端智力资源,加速了产业的聚集。苹果、Intel、高通、AMD、意法、联发科、英伟达等国际知名企业纷纷设立总部及研发中心;展锐科技、中星微、豪威科技等国际领军企业退出了海外资本市场,落户北京发展;兆易创新、北京君正、思比科等一批海归创业企业迅速成长为国内龙头企业;比特大陆、松果电子、寒武纪等一批高成长型企业相继涌现。中关村迅速成为了国内外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首选发展地区,上下游产业企业规模效应凸显。

(二) 构建环境打造3.0版专业园区

据中国半导体行业设计协会统计,目前全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数量达到近800家,其中80%以上为中小企业,存在“多而小,小而散”的问题。园区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部署,参与重组原北京ICC,承接了原北京ICC的政府延伸职能、行业服务资质和客户群体,包括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北京产业化基地与北京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等资质,出资设立了技术平台公司中关村芯园公司。

在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园区进一步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科技金融、人力资源、海外对接、共性技术、创业导师、生活配套、市场推广、创新孵化及企业服务的“九大”产业服务平台,构建“企业生态圈、产业生态圈、资源生态圈、智慧生态圈”四大生态系统,打造“一平台一基金”,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完善的产业服务环境。
 
园区构建的“九大”产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融资-孵化-人才-技术-市场-海外”等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业服务;筹备设立集成电路设计成果转化基金,以市场化的手段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科技创新创业投融资保障;成立的创业导师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创业指导服务,提升企业创业的成功率。

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突出自身的产业定位,集聚对接龙头企业,融合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于一体,为小微企业、初创企业、创业团队提供完善的政策、制度环境和独特的服务体系,构建出针对集成电路设计行业首创的创新创业平台和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三) 政府引导加速产业发展

北京(中关村)在政策跟进及基金配套等方面率先示范,产业发展政策环境优越。2014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进一步促进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这是在国家尚未出台集成电路扶持政策前的首个地方政策。2014年10月,北京率先设立了全国第一个地方性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总规模300亿元。同时中关村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扶持政策,2015年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以及《关于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金融措施》。

为更好地促进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创新创业提供服务,由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发布了针对园区的十四条专属政策。政策从支持领军企业落户、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业服务能力、推动产业上下游合作、吸引高端人才、优化产业环境六大方面给予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及从业人员以支持,单项最高额度达到亿元。政府专属政策的发布将进一步提升园区服务行业企业的动力与信心,以政府为后盾,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更具保障性。
 
(四) 龙头引领构建产业链协同发展

园区全面落实国家集成电路发展推进纲要,围绕北京市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部署,布局集成电路设计重点细分领域,打造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为核心,覆盖物联网、智能硬件、汽车电子、北斗导航等泛集成电路产业园区,构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

园区已与豪威科技、美满电子、兆易创新、比特大陆、汉天下、东方联星、宏思电子等集成电路设计龙头达成入园意向,吸引了中芯国际、华创投资、盛世投资、IC咖啡、中关村芯园等一批产业服务机构入驻园区。此外,园区落实北京市政府制定的“北设计、南制造”的IC产业空间布局,加强与北京亦庄集成电路制造基地、河北正定集成电路封测基地的合作,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
 
(五) 发挥优势定制高端产业园区

园区充分发挥中关村发展集团及首创集团两大股东的资源优势,紧紧围绕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需求,以定制化的方式打造国际化的集成电路设计高端产业园区。

通过调研近百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园区规划建设了集团总部、研发独栋、孵化器、加速器等多种类型的办公空间,满足大、中、小、微等不同成长阶段的办公需求;围绕集成电路设计研发需求,采用呈重200KG/平米、双路供电、预留空调增设条件等,提供设计企业定制化的空间配置标准;引入产业平台、公共实验室及第三方服务,贴身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企业可专注于核心技术的研发;提供集PM2.5智能过滤、低能耗的绿色环保生态系统、集成联控应用管理服务平台,打造智慧化、国际化园区;按照“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配套员工食堂、创业咖啡、图书馆、活动中心、邮局、酒店公寓、商业配套等多方位资源,为企业员工提供集生活、生产于一体的生活环境和配套服务。

(六) 运营先行服务科技创新创业

在园区建设阶段,园区以“产业组织、高端服务”前置的策略,以服务企业、服务产业为发展宗旨,营造产业氛围、服务行业企业、促进产业发展。
 
园区依托“九大”产业服务平台的服务体系和服务资源,为行业内企业提供人才招聘、资本对接、行业交流、市场推广、政策咨询、技术对接等产业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依托中关村发展集团金融系和建行、北京银行等专业金融机构,形成投、保、贷、租等全方位金融服务,解决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融资难问题。人力资源服务平台:联合在京科研院所和大学,提供人才交流、人才培养等综合服务,解决企业高端人才缺失、高校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节等问题。

海外对接服务平台:联合中关村硅谷创新中心、华美半导体协会等国际机构,协助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优秀人才和创新模式,开拓海外市场,助力企业国际化发展。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围绕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需求,提供国家实验室、数据中心、EDA设计环境、知识产权、流片、测试等专业服务,降低中小企业研发成本,加速企业产品上市周期。

当前,园区已实现多个产业平台落地。科技金融平台已形成了科技金融超市,为集成电路企业提供多种金融产品,已为多家初创型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投融资对接服务。
 
人力资源平台: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已与6所在京示范性微电子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形成校企联动,在人才、培训、资金、项目挖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探索合作新途径。目前已为集创北方、海博思创、锐迪科等企业提供清华、北大、北理工等高校的人才招聘服务。
 
市场推广平台:联合IC咖啡、群智咨询等机构常态化的开展行业热点话题的产业交流活动;协同行业企业举办或协办CCIC、ICChina及ICCAD等行业高端会议,整体宣传中关村企业的产品及形象。

责编:
来源:爱集微 #中国# #集成电路# #中关村#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